銀行白領情侶組視障健視行山隊 為視障朋友打開大自然之門【有片】

休閒消費

發布時間: 2019/07/04 19:17

最後更新: 2019/07/22 18:16

分享:

分享:

年輕情侶Rebecca和Matthew,於去年創立配對視障及健視人士的行山隊「TrailLight 瞳行」,希望配對視障與健視者一同行山,互相學習。

熱愛行山、任職銀行的年輕情侶Rebecca和Matthew,於去年創立配對視障及健視人士的行山隊「TrailLight 瞳行」,希望視障人士可以享受行山的樂趣之餘,健視人士都可重新發掘早已被遺忘的風景。

Rebecca本身是跑山選手,而Matthew則是行山隊「山城縱走」的成員,二人均熱愛山野。當初在機緣巧合下認識了一位視障朋友,對方喜歡行山卻苦無機會。二人便思考可令視障朋友享受行山樂趣的方法。

去片:

不是義工服務團體

社區裏很多設施都只方便健視人士。但山野則不同,Matthew認為大自然是對所有人開放的:

大自然不會因為你有視障或傷殘就把你拒之門外,不應該只有四肢健全的人士才可以享用。

這後來啟發了二人成立瞳行。

瞳行不是義工團體,以一對一形式進行,主張平等關係。(攝影:陸明敏)

「瞳行」是同行者的意思。很多人以為瞳行是義工服務團體,「幫助」視障人士,Rebecca強調瞳行主張平等關係:「我跟健視朋友說,你參與不要覺得自己是義工,每個人都是平等的。」

健視人士學習領路法時,需矇上眼睛,學會形容身處的環境。(攝影:陸明敏)

瞳行以視障及健視人士一對一的形式進行。健視人士會先學習領路法,學習以口述影像的形式向視障人士講解山徑及週遭景色,以及指引路向。

學會重拾對世界的好奇

Matthew認為這種互動產生了一種化學反應:

我們走過的地方,在視覺上習慣了,漸漸失去對事物的好奇心,透過向視障朋友鉅細地形容,自己也能對習已為常的景色重拾好奇心。

健視人士也可慢慢摸索怎樣透過聽覺、觸覺、嗅覺、味覺去重新理解身邊事物,是另一種體會。

視障參與者正在感受炮台古跡。(攝影:陸明敏)

健視人士從視障人士身上學會了以視覺以外的方式去理解週遭事物。(攝影:陸明敏)

Rebecca對此感受甚深。作為跑山選手的她,一踏進山野便只會計算距離及斜度:「與視障朋友同行,反而令我慢下來,細心留意路過的風景。麥理浩徑有很多歷史遺跡,我已跑過無數次。惟有在準備資料搜集時,才知道那些山徑有很多被遺忘的故事。」

Matthew正在講解遺跡的歷史。(攝影:陸明敏)

其中一位視障參與者Cicelia,因小時候患病失明,對顏色全無概念,與她同行的健視人士需要發揮更大的想像力描述週遭風景:藍是一種怎樣的藍?綠又綠得怎樣?這種對於想像力的訓練,也是大多數健視人士在生活中所缺少的。

溝通及理解是共融關鍵

Rebecca說, 雙方在同行的過程中都有所得著。「單方面幫助視障朋友,變相我們無法享受其中,惟有平等的配對模式,才可讓視障及健視人士共融。」

Matthew認為,健視人士也可重拾對習已為常風景的好奇心。(攝影:陸明敏)

社區共融意味着互相理解、幫助以及享受。Rebecca指,活動的重點是溝通,理解對方的需要。有視障人士笑說,自己平日在街等朋友,經常無緣無故被熱心的人拉過馬路。

Rebecca指,活動的重點是溝通,理解對方的需要。(攝影:陸明敏)

Rebecca指:

很多時健視人士一見到視障人士,就會很熱心想幫助對方,這是很正常的心態。但重點是要先理解對方的需要,同時也要明白自己也有機會接受別人援助。

有健視朋友本來心情不好,參與活動後得到啟發,讓他珍惜現在看到的東西。

撰文 : 陸明敏 TOPick記者